Skip to content

服务器托管,北京服务器托管,服务器租用-价格及机房咨询

Menu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数据中心
  • 服务器托管
  • 服务器租用
  • 机房租用
  • 支持中心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联系我们
Menu

设计 C++ 接口文件的小技巧之 PIMPL

Posted on 2023年9月19日 by hackdl

C++ 里面有一些惯用法(idioms),如 RAII,PIMPL,copy-swap、CRTP、SFINAE 等。今天要说的是 PIMPL,即 Pointer To Implementation,指向实现的指针。

问题描述

在实际的项目中,经常需要定义和第三方/供应商的 C++ 接口。假如有这样一个接口文件:

MyInterface.h
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"dds.h"

class MyInterface {
   public: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);

   private:
    int privateMethod1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2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3();

   private:
    std::string name_;
    std::list list_;
    DDSDomainPariciant dp_;
    DDSTopic topic_;
    DDSDataWriter dw_;
};

该接口头文件存在以下问题:

  • 暴露了 MyInterface 内部实现。所有的 private/protected 的方法、成员变量都暴露给接口的使用者
  • 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接口不稳定。假如我们修改类的内部实现,即使不改变 public 接口,接口的使用者也需要跟着更新头文件:
    • 比如 list_ 成员之前用的是 std::list 容器,现在打算改用 std::vector 容器
    • 再比如,之前有 3 个 private 方法,现在重构实现部分,拆成更多的小函数
  • 增加了使用者的依赖。接口的使用者想要使用上述头文件,必须要 #include “dds.h” 这个文件,而 “dds.h” 通常又会 #include 很多其他文件。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要向接口的使用者提供很多额外的头文件。如果将来重构,不用 DDS,改用 SOME/IP 或其他中间件,接口的使用者也要跟着改变。不仅如此,为 private 成员而额外 #include 的头文件也会增加编译时间

解决方案 —— PIMPL

PIMPL 就是 C++ 里专门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惯用法。PIMPL 将 MyInterface 类的具体实现(private/protected 方法、成员)转移到另外一个嵌套类 Impl 中,然后利用前向声明(forward declaration)声明 Impl,并在原有的 MyInterface 接口类中增加一个指向 Impl 对象的指针。再次强调,在 MyInterface 中的 Impl 仅仅是一个前向声明,MyInterface 类只知道有 Impl 这么个类,但是对 Impl 有哪些方法、哪些成员变量一无所知,因此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(声明一个指向该类的指针就是其中之一)。而这恰恰就是 PIMPL 将接口和实现解耦的关键所在。

应用 PIMPL 后的 MyInterface.h 文件:

class MyInterface {
   public:
    MyInterface();
    ~MyInterface();
    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);

   private:
    struct Impl;
    Impl* impl_;
};

现在 MyInterface.h 接口文件变得非常清爽,看不到任何 private/protected 的方法和成员变量,也不需要 #include 任何和 private 成员相关的头文件,隐藏实现细节,降低使用者的依赖,提高接口稳定性。

MyInterface.cpp
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"dds.h"

struct MyInterface::Impl {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int i);

    int privateMethod1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2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3();

    std::string name_;
    std::list list_;
    DDSDomainPariciant dp_;
    DDSTopic topic_;
    DDSDataWriter dw_;
};

MyInterface::MyInterface() 
    : pimpl_(new Impl()) {}

MyInterface::~MyInterface() {
    delete pimpl_;
}
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1() {
    impl_->publicApi1();
}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2(int i) {
    impl_->publicApi2(i);
}

// 其他 MyInterface::Impl 类的方法实现
// 原本 MyInterface 中的逻辑挪到 MyInterface::Impl 中
int MyInterface::Impl::publicApi1() {...}

可以看到,MyInterface 类的实现本身只是单纯地将请求委托/转发给 MyInterface::Impl 的同名方法。对于参数的传递,也可以适当使用 std::move 提升效率(关于 std::move 今后也可以展开说说)。

也可以把嵌套类 MyInterface::Impl 放到单独 MyInterfaceImpl.h/cpp 中,如此一来 MyInterface.cpp 就会变得非常简洁,就像下面这样:

MyInterface.cpp

#include "MyInterface.h"
#include "MyInterfaceImpl.h"

MyInterface::MyInterface() 
    : pimpl_(new Impl()) {}

MyInterface::~MyInterface() {
    delete pimpl_;
}
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1() {
    return impl_->publicApi1();
}
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2(int i) {
    return impl_->publicApi2(i);
}

MyInterfaceImpl.h

#include 
#include 
#include "dds.h"

struct MyInterface::Impl {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int i);

    int privateMethod1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2();
    int privateMethod3();

    std::string name_;
    std::list list_;
    DDSDomainPariciant dp_;
    DDSTopic topic_;
    DDSDataWriter dw_;
};

MyInterfaceImpl.cpp

#include "MyInterfaceImpl.h"

int MyInterface::Impl::publicApi1() {
    // ...
}

// 其他 MyInterface::Impl 类的方法定义

注意不要在 MyInterface.h 中 #include “MyInterfaceImpl.h”,否则就前功尽弃了。

现代 C++ 中的 PIMPL

以上是传统 C++ 中的 PIMPL 的实现,现代 C++ 应尽量避免使用裸指针,而使用智能指针。具体的原因见这篇文章「裸指针七宗罪」。

Impl 对象的所有权应该是 MyInterface 独有 ,unique_ptr 是合情合理的选择。如果直接将上述的裸指针替换成 unique_ptr:

#include 

class MyInterface {
   public:
    MyInterface();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);

   private:
    struct Impl;
    std::unique_ptr impl_;
};

// main.cpp
int main() {
    MyInterface if;
}

会看到这样的报错:

/opt/compiler-explorer/gcc-13.1.0/include/c++/13.1.0/bits/unique_ptr.h: In instantiation of 'constexpr void std::default_delete::operator()(_Tp*) const [with _Tp = MyInterface::Impl]':
/opt/compiler-explorer/gcc-13.1.0/include/c++/13.1.0/bits/unique_ptr.h:404:17:   required from 'constexpr std::unique_ptr::~unique_ptr() [with _Tp = MyInterface::Impl; _Dp = std::default_delete]'
:118:7:   required from here
/opt/compiler-explorer/gcc-13.1.0/include/c++/13.1.0/bits/unique_ptr.h:97:23: error: invalid application of 'sizeof' to incomplete type 'MyInterface::Impl'
   97 |         static_assert(sizeof(_Tp)>0,
    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 ^~~~~~~~~~~

问题出在哪里呢?

问题就出在 MyInterface 的析构函数。在没有显式声明析构函数的情况下,编译器会默认合成一个隐式内联的析构函数(编译器在什么条件下,自动合成哪些函数也有不少学问,后面会单独发一篇),即等效如下代码:

class MyInterface {
   public: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);
    ~MyInterface(){} // 是实现,不是声明!

   private:
    struct Impl;
    std::unique_ptr impl_;
};

在 MyInterface.h 中,编译器会自动合成 MyInterface 的析构函数的实现(而非声明),在这个析构函数实现里,会进行以下操作:

  1. 执行空的析构函数体
  2. 按照构造的相反顺序,依次销毁 MyInterface 的成员
  3. 销毁 unique_ptr impl_ 成员
  4. 调用 unique_ptr 的析构函数
  5. unique_ptr 的析构函数调用默认的删除器(delete),删除指向的 Impl 对象

我们所看到报错,就出在第 5 步。unique_ptr 的实现代码在删除前,会进行 static_assert(sizeof(_Tp)>0 断言,而编译器执行该断言的时候,Impl 还是一个不完整类型(Incomplete Type)。因为编译器此时只看到了 MyInterface::Impl 的前向声明,还没有看到定义,不知道 Impl 有哪些成员,也不知 Impl 类占用多大内存,所以在进行 sizeof(Impl) 的时候报错。

知道了背后的原理,解决起来也很简单,就是保证在 MyInterface 析构函数实现的地方,能看到 Impl 类的定义即可:

MyInterface.h

#include 

class MyInterface {
   public:
    int publicApi1();
    int publicApi2();
    MyInterface();
    ~MyInterface();  // 使用 unique_ptr 的关键:只声明,不实现!

   private:
    struct Impl;
    std::unique_ptr impl_;
};

MyInterface.cpp

#include 
#include "MyInterface.h"
#include "MyInterfaceImpl.h"

MyInterface::MyInterface()
    : pImpl_(std::make_unique()) {}

MyInterface::~MyInterface() = default;
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1() {
    return impl_->publicApi1();
}
int MyInterface::publicApi2(int i) {
    return impl_->publicApi2(i);
}

这样,一个正确的 PIMPL 就搞定啦!虽然 PIMPL 多了一层封装,稍微增加了一点点复杂度,但我认为这么做是绝对的利大于弊。以一个我曾参与的项目为例,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实现库更新了很多版,但是接口文件从释放以来一直没变过,大大减少了和第三方/供应商的沟通、调试成本。

最后,留一个思考题:为什么将 unique_ptr 换成 shared_ptr 不会遇到上面的 static_assert(sizeof(_Tp)>0 编译错误?如果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,那说明你对 shared_ptr、unique_ptr 的理解相当深入了👏

原文地址:https://i.cnblogs.com/posts/edit;postId=17473602

服务器托管,北京服务器托管,服务器租用 http://www.fwqtg.net
机房租用,北京机房租用,IDC机房托管, http://www.fwqtg.net

相关推荐: 如何运行Node.js脚本及读取环境变量1、如何从CLI 运行Node.js 脚本2、将字符串作为参数传递到节点,而不是文件路径3、自动重新启动应用程序4、如何从Node.js中读取环境变量

目录 1、如何从CLI 运行Node.js 脚本 2、将字符串作为参数传递到节点,而不是文件路径 3、自动重新启动应用程序 4、如何从Node.js中读取环境变量 1、如何从CLI 运行Node.js 脚本 运行Node.js程序的通常方法是运行全局可用的No…

Related posts:

  1. 个人服务器托管需要多少钱
  2. Win10 FTP服务器托管推荐指南
  3. 中文服务器租用商排名榜单:权威评测
  4. 大带宽服务器几个优势知识点
  5. 电信服务器百兆托管:高效稳定的企业级解决方案

服务器托管,北京服务器托管,服务器租用,机房机柜带宽租用

服务器托管

咨询:董先生

电话13051898268 QQ/微信93663045!

上一篇: MySQL索引机制、二分查找法、二叉树、平衡二叉树、B-Tree、B+Tree
下一篇: 【C++】STL——stack OJ练习

最新更新

  • 【RocketMQ】消息的拉取总结
  • TortoiseGit v2.60
  • 破局DevOps|8大北极星指标指引研发效能方向
  • EZ CD Audio Converter
  • SonarQube系列-架构与外部集成

随机推荐

  • Python 连接 MySQL 数据库
  • 内网FTP服务器托管,提升工作效率
  • 服务器托管容量测算:最大储存空间分析
  • [项目管理] 布鲁克斯法则
  • 解析网站服务器自主管理的可行性

客服咨询

  • 董先生
  • 微信/QQ:93663045
  • 电话:13051898268
  • 邮箱:dongli@hhisp.com
  •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重聚园甲18号2层

友情链接

  • 服务器托管
  • 机房租用托管
  • 服务器租用托管
©2023 服务器托管,北京服务器托管,服务器租用-价格及机房咨询 京ICP备13047091号-8